我学会了什么500字优秀作文大全三年级,我学会了什么作文500字!

我的学习

(曾广伦)

这是一个特别的年代:不信权威,也不看重理论。我们的司令员说:带手表谁还学过理论?就这样,我们一天理论课都没有上过,就在时称“一帮一”的带领下,开始了轰炸机的维护工作。

偶尔,在报纸上看到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学下去,站起来,世界上没有学不会的东西。这话说得太透彻了,太深刻了。于是,我产生了要把它记下来的强烈欲望。当日,我人生的第一个笔记本诞生了。笔记本的首页,就工工整整写着鲁迅先生这17个字。

把震撼自己心灵的话记录下来,这就成为“我的学习”的开始。

这是真正的春天,也是我学习的开始,也可以比喻为春天。这个笔记本,就是记录我学习过程的一块园地。我在这里快乐地耕耘了14年之后,才有了可以影响他人的“我的第一篇论文”。

走上岗位,意味着离开课堂,离开了老师。再也没有学校发下来的书了,再也没有老师讲课了,再也没有作业可做了。其实,走上岗位,真正的学习,决定着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我告诉你我知道的东西,其它的东西,你自己去问、去学。”一帮一告诉我。

我在轰炸机上的工作叫“无线电专业”。这是当时科技含量最高的专业。所分工维护的设备有:超短波电台、短波电台、无线电罗盘、高度表、信标机、敌我识别器(应答机)、雷达告警器和机内通话器等。

每一个设备都有完整的电路图。我在专业组织的学习中,首先学习了各种设备的方框图。学习中,结合维护工作的实际,我把全飞机的无线电设备,做了外部检查路线图的文字整理。对每一个设备的外部检查,也做了文字阐述。学习设备的方框图,让我从逻辑上理解了机器是如何工作的。面对着方框图,我也能纸上谈兵地推演故障的发生和排除的方法。

无线电对我的影响极大。在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里,我总觉得自己是在做梦。于是,我常常记录一些曾经在脑子冒出来的问题。等见到师无线电主任来的时候就向他问这问那。

“无线电是怎么发送出去的呢?”

“为什么耳机可以说出人话?”

“为什么同样都是天线,各自的形态和长短却完全不同?”

“为什么要分超短波、短波、长波呢?”

“为什么送话器能听懂人话?”

……

随着装备的发展,我们换装了喷气式轰炸机。一次,我在检查高高度表的时候,发现圆形扫描线上,干干净净的,一点杂波也没有。我觉得不正常,报告了分队长。分队长复查后,确认是机器故障。回家后,大家在一起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说,应该是本地振荡器故障。因为如果它出故障,就会导致没有杂波。主任笑笑拍拍我的肩膀说:你已经学进去了。

维护飞机中有一个仪表特别吸引我。它叫万能表。万能?太夸张了吧?于是,只要逮住一个机会,我就不停地摆弄它。1970年末,一位特设师转业,在我帮他整理行装的时候,他把一块表头送给了我。我如获珍宝,经过漫长的自学,掌握了欧姆定律,又通过高手的指点,掌握了仪表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最终经历2年多的时间,把一个表头变成了一个万能表。我把这次万能表制作的经历,比作是我技术成长的万里长征。

这种无杂念、完全出于兴趣的制作和问答式的学习,虽然不够系统,但是,比那些总是捧着小说,一聊起故事就没完没了的人,在专业上长进快多了。

在离开老师的岗位上,我将心思投入到岗位,对一切引起自己关注的问题都逐一记录、思索,形成自己编制的岗位手册,这是我在这个阶段的主要学习方法。

1974年末,我在单位的推荐下,成为“空军工程学院”的学员。这年我23岁。经过5年维护轰炸机无线电设备和轰炸雷达的实践,在自学的路上,已经完成了“我的万用表”的设计和制作。被命名为《生命感言录》的笔记本,厚度已经足有6厘米了。

面对着被文革否定的教学方法,空军工程学院广泛开展教育改革,将“灌输”改为“自学为主”。这太好了。我想编写一本类似《电工手册》的书,将我可能要用到的学问全部集中在一个大本子里,因为是自己编的,暂时不需要目录。

做学员的时间只有两年半。为完成《电子手册》这个艰巨的任务,我强令自己每天必须抄写(摘录)3000字以上。

由于目的性非常强,又因为在学院图书馆里,电子类的资料非常多,再加上学院食堂仍然保持着地勤灶标准(每天0.9元),身体还不错。到毕业的时候大概算了算,含电路图将近200万字。我的笔记本,也从两本发展到4本,厚度接近半尺。我当时非常自信地对身边的同学说,我已经是拥有200万字笔记的电子专业知识分子了。

抄,比阅读更深刻有效。编,更具有系统性,能提高抄的效益。抄和编的组合,意外地提高了我的文字表达力。我的初中文化程度,在200万字的抄写过程中,可能提高到高中水平了(笑)。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个正在研制“航行雷达”的军用运输机配套厂任军代表

再次离开老师和同学。学习的环境再次发生了很大变化。

要学什么?没有人告诉你。想怎么学,完全取决于自己。

有了维护轰炸机雷达的经验,有了空军工程学院的自学体验,还有了“射击雷达”几百学时的知识积累,还有《我的万用表》的设计制作和在学雷锋活动中不断丰富的电器维修实践,如何掌握航行雷达的事应该不难解决。

我决定以编制一本《航行雷达技术手册》为轴线,开始对我身边正在研制的这部雷达进行解剖。

技术手册,就是雷达的所有技术问题,在这本手册都能查到,每一个失控的开关、旋钮,都能从技术手册里找到失控的原理。

如果没有时间限制,不难。如果时间只有不足一年半,就比较艰巨了。

为了让部队即使在战争状态仍能维修雷达,我把工厂所有自制电子元件的性能参数都收纳到技术手册中。我知道:这些非编的东西,一旦损坏,在市场上是无法买到的。有了性能参数,就能制造。

日以继夜,感觉累了,就翻翻自己一笔一划写就的笔记。科学家茅以升说:安逸的温流,削弱意志的长堤;勤奋的飞瀑,冲转才华的电机。茅先生这句富含哲理的话,在我贪图安逸的时候警醒着我。经过500多天的突击学习,我的《航行雷达技术手册》在单位内部出版了。在研制雷达的队伍中,我有现场使用雷达的经验。这种优势,让我在检验验收产品和雷达试飞中发现了很多重大技术质量问题。比如:雷达整机功率下降;自频调搜索速度慢;高空近距离显示屏有五道暗环等等。我在领先使用的岗位上,尽己之力,将雷达的技术问题解决在交付使用前。学习雷达的过程,让我懂得:什么叫专注,什么叫集中,什么叫极度思考,什么叫能力。雷达设计定型后,广空工程部机关意外地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因为工作出色,被评为《广州军区空军1979年度学雷锋先进个人》。能获得这种荣誉的人,可能是部队中的万分之一,我因此成为本单位组建以来,获得最高荣誉的人。

1982年后,全国恢复职称评定。技术工作者的春天来了。在好事来临的同时,各种门槛也到位了。文凭、论文、成果,人事(干部)部门手持宝剑,让持有者通过各自该进的大门。

航行雷达设计定型后,我的笔记增速很快。全部笔记加在一起,已经有一尺厚了,而且后面的笔记,都用A4纸,比之前的16开大了不少。粗略估计,含电路图,已有了接近千万字的笔记。这么多料,难道还写不出一篇自己的论文来?

在“注重工作成果”的动员会上,领导要求大家出成果、要以成果来考核每个人的工作业绩,要重奖在岗位上出成果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数量不少的雷达告警器返厂修理。心想,装备部队多年的产品,还要返厂维修?说明部队的维修能力没跟上。决定全过程跟踪这批产品的返修情况。跟踪的过程,我突然有了一个题目:能否只用一个万用表就能修复雷达告警器呢?

业余时间里,我自己组装过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示波器,晶体管黑白电视机、音响功率放大器等等,维修过几乎所有电器。用的只是一个万用表。岗位练兵中,雷达告警器的电路图(全晶体管),我能默画出来。于是,我开始研究和试验,在不用其它仪器的条件下,如何将雷达告警器的故障检测出来。

在阅读一篇《如何防止放大器自激》的文章中,我受到触发,自激是放大器不需要的。但是,自激能产生信号,是我需要的。如果给放大器一点正回输,就能自激,说明放大器正常。我如获至宝。顺利地解决了多级视频放大器在无信号发生器的条件下,是否正常的检测问题。经过大量的试验和理论验证,雷达告警器的维修,只需要一个万用表,仅进行7步测试,就能确定故障的部位。我的第一篇论文,终于在我走上岗位后的第14年发表了。由于论文对装备维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因为这篇论文,我获得了比稿费高得多的单位奖励和荣誉。

工作业绩,科研成果,发表论文,当你拥有这些决定你命运走向的尚方宝剑时,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大门,会毫无阻拦地向你敞开。

翻开已经发黄的笔记本,重温“我的学习”过程,我在笔记本里写道:学习,确切的含义是进攻。学会进攻,才能捕获滋养生命的猎物。

最后,我想说的是:

1. 学习必须与工作和实践结合起来。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话,才是指导学习千真万确的真理。

2. 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巨匠们留给我们的宝贝,粗略阅读一遍,得花几百年。选择好必须的科目,可能不足三百万字。吃透,已经了不得。创新,就是院士了。

3. 将“写”贯穿在学习的始末。学习过程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在武装着自己。我坚信:才干的增长,一定与文字积累成正比。

4. 对学习保持兴致的关键是,能够从中不断地获得激励。因此,学习不能脱离工作和专业。仔细品味曹雪芹先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话,在做学问和写文章的路上,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5. 学会“如何学习”,将是专家们所说的“终极生存技能”,这是现代社会超越其他一切技能的关键能力。因为一旦你学会学习,你就可以掌握某个具体事物的关键和命脉。(曾广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1860705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iantianhr.com/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