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人教版,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人教版新教材!

素质教育时期,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培养与构建目标,强化对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意识的塑造,能够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与进步。

1.“问题导学”模式的概念和教学作用简析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发现问题、解决分析和应用知识技能的核心素养,是“问题导学”的概念与教学特点。

其中,合适的问题引导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思考、分析和研究,主动将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应用到问题解决过程中当中,实现思考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在高中化学教学期间应用“问题导学”模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也能够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与观念想法,以更加灵活、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形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主性意识以及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不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能力。

另外,以问题为引导形式的课程教学策略,也能够营造浓郁的互动学习氛围和交流学习情境,拉近师生的距离,提升学生对学习和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2.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思考

素质教育时期,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任务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其中,一些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措施,都能够促使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水平的发展与进步。但实践教学是相对动态化的过程,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具有不确定性,且会受多种因素限制和影响。其中,学生本身的能力素养水平与个性化差异,以及教学的实践教学策略与方法,都会影响素质教育任务和效果的发挥。

下面,就学生本身个性化差异问题以及“问题导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效果不理想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期望能够在总结教学问题与不足的过程中,探寻出有效的应对与教学策略措施。

2.1学生个性化差异大

作为教学任务以及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本身的核心素养水平与个性化差异是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其中,由于高中阶段学生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储备,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化差异也会进一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

比如,刚刚步入高一阶段的学生,由于本身对初中化学知识还具有比较清晰的印象,在一些衔接课程知识的讲解期间,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状态都相对优秀,而逐渐步入高年级或者深层次的课程知识学习后,学生本身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就会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

而面对学生“分层”较为突出的情况,教师不仅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和处理,也要结合学生本身的个性化差异与发展特点,做好相对应的思维引导与能力提升准备,避免由于教学节奏过快、过慢,或者对学生主体地位凸显不明显等问题,影响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2.2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就“问题导学”这一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情况来看,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主要有几点。其一,教师的教学安排与问题引导过于密集,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或掌握该阶段知识内容与技能的情况下,教师就已经开展了下一阶段的教学引导,导致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了解“一知半解”,进而在“节节败退”的情况下,逐渐成为学习群体中的“后进生”;

其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效果不理想。高中阶段,学生大多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情况具备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很多学生由于自身的能力水平不足,或兴趣意识比较明晰,不想“露怯”或不喜欢学习化学,进而在课堂表现上,就会比较抵触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而教师在组织一些问题引导的过程中,面对配合积极性不足的学生也会给予相对包容的态度,担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但长久下去,学生一直回避与教师的沟通互动,或不乐于克服学习困难,就会更加懈怠对化学课程与知识的学习,进而导致“问题导学”式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实践效果呈现两极化发展。

另外,在“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中,为了不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会极大程度上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过度给予学生学习上的“自由”,也会让部分学生比较“迷茫”,进而缺乏学习发展的方向感,逐渐丧失对化学知识学习和探索的信心,成为后进生。

这里主要的因素和问题是,由于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心理上,过度依靠教师或者他人督促来获得学习目标与方向,进而导致部分学生本身的自主意识与自律性不足,在教师开展或应用“问题导学”模式的过程中,无法依靠自身的主动性完成学习任务与问题探索,进而逐渐与同伴拉开学习距离,影响整体教学效率与“问题导学”质量的发挥。

现有的教学问题与不足,都是可以从教师或学生遇到的困境与阻碍来追寻原因,尤其是面对师生间关系不紧密等常见教学问题时,坚持以学生为核心开展素质教育和问题引导,能够在最大化发挥“问题导学”教学作用与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课程教学策略与安排,保证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质量与作用的发挥。

3.“问题导学”模式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1明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设计

清晰素质教育理念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细化课程教学设计与“问题导学”模式教学安排,能够在有效保障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基础上,全方位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水平。首先,根据课程教学标准与目标,完善课程教学策略与课堂结构安排。

可以根据课本教材为基础,设定不同难度以及学习难度的问题任务,引导学生逐渐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内容,也可以根据驱动式教学理念,结合“问题导学”教学策略,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根据学习任务与问题目标,完成对课程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探索研究。

比如, 苏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一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中的课程内容,前两节内容都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到的化学知识有所联系,学生可以很快理解并接受。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单元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为学生布置驱动式任务作业,并结合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表现,引导学生探索“物质的分类、物质的转化以及物质的量”等知识内容,并通过对课本教材中相关概念和知识点的总结和分析,促使学生在不断理解和感受相关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

期间,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概念,教师可以循序渐进提出一些问题并提升问题的难度。如:“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并且能够观察到的宏观物质的不同聚集状态;实验分析为什么物质的量相同的不同固体与液体,体积不相同?如果用化学符号来描述混合物的特征,你会选择哪种?”丰富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引导,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的研究问题答案和解决策略,同时,与课程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也能够引导学生回忆课程知识重点与内容,促使学生养成及时良好的学习思维与习惯。

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满足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需求。学习与成长是动态化的发展过程,很多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与引导下,会逐渐适应教师的节奏与教学特点。但教师也要保持清醒的教学态度与核心素养培养思维,坚持以学生为核心,开展因人施教的引导式教学策略与措施,全方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与学习水平。比如,在实践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制定相对灵活的分层式教学策略,并结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建立学习发展目标,激励学生主动提升自己,并养成良好的上进思维与学习习惯。比如,设计思维引导式教学结构,以“问题导学”模式为载体,思维导图为结构,构建学生清晰的思维逻辑意识和知识结构体系,促使学生学习能力与素养水平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与发展状态,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也能够实现理想化教育教学任务和目标。比如,长期应用“问题导学”模式,学生会养成主动思考和总结学习问题的习惯,部分学生甚至会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思路,自己探索有利于自己学习能力与成绩水平发展的学习目标与方向。

但与之相比,一些学习主动性不足,甚至乐于懈怠学习的学生,部分学习问题就会被凸显出来。这部分学生不仅欠缺学习主动性,甚至还会“投机取巧”,一方面积极回答和完成教师安排的引导性问题,参照课本教材或刚刚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完成问题解答,一方面忽视后续实践性较强的应用问题,习惯性等待同伴或教师的总结和讲解。

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本身的学习水平、学习态度以及表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首先肯定和表扬学生愿意配合教师的态度,鼓励学生继续坚持在课上踊跃回答问题,以及配合教师一同营造浓郁、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与氛围的表现。然后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不要担心犯错或者出错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发展,或者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只有接受自己的不足,积极克服,才能够勇登高峰,见识更高的风景。

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不仅能够建立学生勇于克服学习困难与问题的信心,也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思维观念,促使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更加积极和踊跃配合教师,进而收获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3.2总结现有不足,完善教学部署

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完善,实践教学期间,一些教学问题与不足的呈现,不仅是对教师提出的考核,也是对教师完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理念与手段的指引。其中,“问题导学”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积极应用不仅能够有效丰富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也能够利用与学生构建的良好互动关系,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策略与手段措施。

比如,“问题导学”模式实践应用期间,很多尴尬的教学局面,就会严重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过高,学生没有理解题目信息和目的,或完全没有解题思路和方向,就会习惯性选择沉默。而教师面对学生的沉默,也会进一步询问学生有哪里不懂或不理解,而学生在思路不清晰的情况下,也没有办法给予教师反馈,加上部分教师与学生地位的不对等,又会进一步强化这种尴尬的教学局面,进而卡在这一节点,无法继续推进。

而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也是值得教师自主反省的深思的,没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状态,没有在问题情境创设和问题内容部署期间,做好全方位的准备,都是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对此,积极思考和总结现有教学问题和不足,能够在及时完善教学设计与课程部署安排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对教案设计和课程结构部署的安排。

首先,可以从教学设计方案与问题引导形式上改革和优化,选择学生更加喜欢的生活化教学元素或者问题情境创设形式,让学生更快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想法和问题设计思路,都能够引导学生快度投入学习状态,有效解决完成相关问题内容;

其次,可以选择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表现状态入手,采用更加灵活的多元化教学设计理念,营造具有动态化特点的课堂教学环境。

例如: 苏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二专题1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一课,教师不仅可以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课程学习主题,也可以设计阶段性的学习任务目标,让学生自主组合形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主动挑战和完成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与目标。

有兴趣和挑战勇气的学生,甚至可以挑战独立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并在任务完成后向同伴讲解自己的问题解决思路与过程。丰富的任务发布和问题引导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设计形式,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主体地位被凸显的体验,但充实的教学活动与课程教学设计形式,不仅塑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上进探索习惯,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教师在其中作为引导者和观察者的身份,及时给予指导和肯定,能够在充分发挥“问题导学”作用的基础上,全方位掌握和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动态与发展情况,进而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表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课程教学策略,也能够充分保证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问题导学”模式实效性作用的发挥。

结束语

素质教育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发展是教师重点培养和关注的,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期间,以“问题导学”模式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营造和谐浓郁的课堂教学环境与学习发展氛围,强化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上进意识,能够在塑造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全方位实现素质育人的教育引导任务和教育目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1860705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iantianhr.com/1345.html